皮套游戏怎么玩

皮套游戏怎么玩

1、《未定事件簿》游戏截图。乙女,おとめ,一词源自日本,指未婚的青年女子,“乙女游戏”则指以女性为主控角色、男性为攻略对象的恋爱模拟游戏。

2、乙女游戏在日本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在中国却是从2017年《恋与制作人》起引起广泛关注,随之逐渐形成包括《恋与制作人》《未定事件簿》《光与夜之恋》《时空中的绘旅人》在内的“四大国乙”局面,扩大了中国女性向游戏的市场影响力。而后,《恋与深空》《世界之外》等游戏成功上线,进一步验证了女性玩家的市场潜力。据七麦数据显示,《恋与深空》端在2024年7月总收入9601万元,7月单日平均流水309.7万元。

3、2024年,乙女游戏相关论坛掀起了“国乙法案”的讨论热潮,持续引发关注。目前流传的“国乙法案”版本于2021年2月23日发布,是微博用户“国乙笑话”出于讽刺玩家社群乱象,总结出部分玩家眼中的一款合格乙女游戏“应该”具有的特征,不符合特征的将会被开除“乙女游戏籍”。“法案”共有79条,涉及游戏男女主的设定、玩家的行为规范与对游戏厂商的要求等,如“乙女游戏不能有百合线”、“某个元素只能一个男主用”等。其中,最引热议的便是有关“女主”的部分,如“女主即玩家,不能有官名”、“女主选择不应该和玩家想法背道而驰”等,强调增强玩家的代入感,削弱女主角的性格特点。

4、“法案”里还明确“开除”了包括《未定事件簿》在内部分游戏的“乙女游戏籍”。尽管“国乙法案”中的观点争议颇大,但许多玩家都表示,鲜明具体的女主人设确实会导致代入感低,即感到男主说出的话不是对玩家说出的,而是对女主这个“主体”所说的。女主能否被视为拥有“主体性”。这一关于“女主党”的话题持续升温。

5、玩家对“女主党”的基本定义是“将女主看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其他的衍生定义包括“推女主,把女主当成喜欢的角色《未定事件簿》游戏的女主在设定上比较贴近现实精英,独立自主,聪明勇敢,面对复杂的事情很有主见,在案件剧情中的出色表现可圈可点,极具个人魅力。因此,在网上检索关于《未定事件簿》的“女主”,有不少玩家表达出对这位女主的欣赏,直接以游戏中的代号“蔷薇”称呼女主,将其视为独立个体。反对“女主党”的玩家认为这不符合乙女游戏的要求,“女主”应是玩家本身,个性鲜明的女主会使玩家成为“小三视角”,模拟恋爱游戏就变成了“磕男女主的”。《未定事件簿》中饱受争议的第三人称卡面,怀抱“女主”的男主被认为是在直视镜头后的玩家。

皮套游戏怎么玩

1、我们能看到,在《未定事件簿》中,本作为能指出现的“女主”暗示了一组新时代女性的特征:独立自主、聪明优秀、专注事业……有玩家认为,正是这样的特征才具有“代入感”,但也有玩家不满意,认为这样的特征被游戏塑造得过于“具体”,使女主行事作风太有个人色彩,缺乏代入感,玩起来觉得“不像自己”。此时,“女主”不再是能指,而是精确的所指。玩家不再是玩家本身,而是女主的“扮演者”。

2、因此,他们否认“女主”具有主体性,反对“女主”性格鲜明,支持“女主”应是没有具体设定的“皮套”。国乙玩家的如此“皮套主义”,为算法社会的结构性困境提供了一个极具指向性的答案——“主体”。

3、主体之争:国乙特色“皮套主义”。乙女游戏的“女主”之争凸显了算法社会中的主体构造命题。“皮套”指玩家在游戏中操控的角色,该角色等同于玩家本人,即角色如同玩家的二次元“假肢”,在剧情中的选择走向均由玩家决定。

4、那么,乙女游戏从一开始就有明确的“皮套”概念吗。回顾乙女游戏的发展历史,相对而言,许多日本乙女游戏在游戏性上更侧重于角色扮演,也就是“女主”并不等同于玩家。比如游戏《大正对称爱丽丝》,女主拥有自己的名字,性格鲜明,对故事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5、游戏序章以第二人称“你”行文,引出女主失去了所有的记忆,行走在黑暗里,遇见了一位自称“爱丽丝”的神秘少年。游戏借少年之口给女主的“主体”作出了定义——“也就是说,本质上你即便是你,现象上来说你已经不是至今为止的你了。

  • 声明:本文由新势力攻略独家原创,未经允许,严禁转载!如有侵权请邮箱联系35208283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