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狱大纳言攻略

地狱大纳言攻略

1、院政时代的文化呈现出富于变化的过渡期特点,它宣告了古代的结束和中世的开始。石母田正评价这个时代“不惜财产,挥霍无度,游山玩水,大兴寺院”,“缺德和腐败风靡于统治阶层,其堕落程度在古代国家的历史中从未有过”。

2、然而,避开道德视线、转投美术领域就会发现院政时代的文化和美术在热衷唯美的同时,还对病魔和饿鬼、地狱的丑恶和光怪陆离的世界发生兴趣,可谓寓意深刻,罕见得多产并富于创造性。院政时代,指日本历史由摄关政治转移到幕府政治的这一过渡时期,持续了将近一百年,是绘画繁荣的时代。这一时代的绘画大致可分为三种,即佛画、装饰经、绘卷。佛画和装饰经一味追求耽美的装饰性,而以《信贵山缘起绘卷》为代表的作品,其故事性展开手法充满跃动感,院政时代的绘画表现体现出多层性和多样化的风格。

3、佛画的传世品数量丰富,这与时代特点有关,当时私人法会或修法活动大量增加,公家礼仪活动也十分盛行。通过这些作品不难看出藤原时代对佛画的美化有增无减。

4、东寺旧藏的《十二天像》,1127年,为宫中真言院后七日御修法时使用过的画像,此画曾在长久元年,1040,重新绘制,但在大治二年,1127,遭大火烧毁。现在的画像是当时火灾后重新绘制的。当时的记载称,这幅画像临摹的是空海最初从唐朝带回日本的祖本画像,但因为“疏荒”,鸟羽院指示重新绘制。

5、十二幅画像的衣着色彩使用了色晕这种美丽的中间色,然后在上面覆盖截金和彩色纹饰,显得十分漂亮,加之画像脸部和肉身如女性般优美,可谓耽美至极。这种耽美主义和装饰性与以下作品如出一辙,比如《虚空藏菩萨像》,东京国立博物馆,纹饰细腻;《普贤延命像》,松尾寺,的肉体表现具有浮世绘美人般的官能美,其圆脸具有童子般的天真无邪;《释迦如来像》,赤释迦,神护寺,的赤衣加上截金纹饰。还有在法会上作为本尊悬挂的佛画或单独画像,比如《十一面观音像》,奈良国立博物馆,肉身使用淡红和白色色晕体现出官能美;《孔雀明王像》,东京国立博物馆,具有整体美感,与其说是绘画毋宁说是工艺品。

地狱大纳言攻略

1、无论哪幅画,其背光都施以精巧的截金,通过黯淡的背光凸显梦幻般的艳丽。此外还有一些名作,其中《普贤菩萨像》妖艳且具神圣之美,可谓出类拔萃,不愧为日本宗教画的代表作之一。

2、其他还有高野山的《阿弥陀圣众来迎图》,有作于12世纪前期或后期两种意见,这幅画在现存来迎图作品中画面最大,宛如大型荧幕,画中阿弥陀以及奏乐众神来迎的场景富有戏剧性。

3、背景为日本的自然景观,左端下方的红叶和松树画得形如祈祷的样子。虚空中莲花飘舞落下的法华寺的《阿弥陀三尊及持幡童子像》估计也是大画面来迎图的一部分,年代应该在镰仓初期以后。

4、用淡墨线条柔和地勾勒出像身和动物,色彩淡薄、省略纹饰的醍醐寺《阎魔天像》和《诃梨帝母像》让人想到宋代佛画的影响。在贵族中曾流行过写经,如抄写《法华经》和其他经典,写完后奉献给神社寺院。他们试图通过使用华丽的书写料纸装饰以及使用金银的卷首画这种所谓“尽善尽美”的行为,来保佑他们免受现世灾难的降临。

5、即便是力戒“过差”的统治者也不得不认可这种宗教行为。作为卷轴形式的装饰经,1164年平清盛进献给广岛严岛神社的《平家纳经》最为著名。除了《法华经》二十八品外,加上其他经卷总共有三十三卷,都是平清盛、平重盛及其家族抄写的经卷。写经中有描绘海龙王女儿极乐往生的《提婆达多品卷首画》、女子祈愿往生阿弥陀世界的《药王品卷首画》、身着十二单和服装束的女子手持念珠祈愿极乐往生的《严王品卷首画》等。

  • 声明:本文由新势力攻略独家原创,未经允许,严禁转载!如有侵权请邮箱联系352082832@qq.com